特首孔子叡会见文艺界代表:推动特区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,打造人民满意、时代共鸣的影视作品


【本台综合报道】2025年3月26日下午,巢湖特别行政区特首孔子叡在特首院亲切会见特区文联副主席、演艺家协会主席庄步城,以及三度荣膺金玉兰奖最佳演员荣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新来。此次会见是在特区文艺政策持续深化、文艺生态加速重构的重要时点举行,具有标志性意义,充分体现了特首院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关怀。

高度评价:文艺工作者是“时代叙事者、社会记录者、人民心声的传达者”

在会见中,孔子叡首先对庄步城和赵新来多年来深耕演艺事业、坚守艺术理想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给予高度评价。他指出:“文艺是一座城市的灵魂、一代人的镜子。庄步城同志深厚沉稳、戏骨本色,擅长刻画人物背后的制度张力;赵新来同志刚劲内敛、骨感十足,长期扎根主旋律创作,是一位真正用生命在表演的演员。”

孔子叡强调,在特区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,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愈发重大。他形象地指出:“干部改革写在公文里,社会转型藏在人心中,而文艺工作者,正是那群替人民写心声、替时代写画像的人。”他说,特区文艺不是“自娱自乐的小圈子”,而是“事关意识形态引导、社会共识凝聚的重要战线”。

明确方向:创作要“接地气、带烟火、有筋骨、铸精神”

谈到文艺创作方向时,孔子叡指出,特区的影视创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、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,牢牢把握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创作立场。他提出“四个必须”:必须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,必须反映制度建设中的细节温度,必须塑造有历史厚度的人物群像,必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

孔子叡语气坚定地表示:“我们要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,要让观众在戏里看到邻居、看到亲人、看到制度运行的温情与力量。”他鼓励文艺工作者勇于打破套路、回归现实,用细腻真实的笔触展现“普通人眼中的特区”,讲述“改革背后的情感张力”。

制度保障:将设立“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库”“青年编导扶持机制”

在会谈中,孔子叡还介绍了即将出台的《巢湖特别行政区文艺创作引导与保障机制改革方案》。他指出,特首院将从政策、资金、平台三方面为文艺工作者赋能,构建“重点选题激励+基础创作扶持+项目跟踪评估”的三维机制。

改革举措包括:

  • 成立“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库”,择优遴选10-20部年度现实主义题材作品,给予资金支持与平台首播保障;

  • 启动“青年编导成长计划”,遴选30岁以下编剧、导演担纲主题创作,给予导师结对、驻地采风与出版扶持;

  • 建立“内容引导专员制度”,由思想、宣传、文化、纪检等系统组成复评机制,确保作品导向正确、质量过硬;

  • 鼓励体制内干部与文艺界“双向互动”,推动“现实素材入剧本”与“制度意图进人物”的深度融合。

孔子叡指出:“创作不是孤岛。干部怎么想、群众怎么说、媒体怎么播、国际怎么看——要通过我们的影视作品讲清楚、演明白。”

庄步城与赵新来:文艺战线感使命、有信心、敢担当

庄步城在发言中表示,自己作为文联副主席和演艺家协会主席,深知文艺界责任重大。他表示:“时代给了我们舞台,我们就要把人民写在心里,把社会搬到镜头前。接下来我们将组织‘特区题材影视创作年’系列活动,拍出一批老百姓爱看、政府愿推、评论界认可的文艺精品。”

赵新来则表示:“作为一名演员,我愿意用自己的演绎,为特区画时代肖像、塑制度精神。我相信,真实的基层生活、鲜活的百姓故事,是文艺永远的源头活水。”

据悉,两位演员已参与筹备特区新一轮重点项目,三部现实题材剧集已进入立项阶段,计划在南湖、浮槎、等地取景,拍摄周期8-10个月,预计于2026年初登陆特区各大播出平台。

会见结束时,孔子叡语重心长地指出:“文艺从来不是次要工程,它是民族精神的建构者,是社会信仰的桥梁。愿你们继续用影像说话、用角色表态、用作品立志,让文艺这面镜子映照特区制度之光。”

特首院秘书长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、特区广播影视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一同参加会见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