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叡同志2024—2025年任巢湖特别行政区首长施政回顾

 


孔子叡同志2024—2025年任巢湖特别行政区首长施政回顾

(通讯社特稿组)

2024年5月,孔子叡同志调任巢湖特别行政区党委书记、特区首长。一年以来,在区党委坚强领导下,在行政长官张天野同志紧密协作下,孔张配合有力、步调一致,以清晰的制度逻辑、坚定的组织姿态和节制有度的行政风格,引领特区进入治理现代化重塑期。

本年度被普遍称为“结构重组之年”“节奏回归之年”“制度静定之年”。


一、系统性重塑:以机构改革为纲,完成治理支架重构

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间,在孔张二人主导下,巢湖特别行政区通过四轮常委会与行政院代表大会审议,完成了新一轮行政系统重组。核心举措包括:

  • 撤并调整二级机构15个,减员压岗比例达21%;

  • 成立国土空间发展委员会(副部级),整合土地管理、战略研究、市政规划、住房发展与交通事业职能;

  • 原“城市规划厅”升级改组为“市政司”(副部级),原住房城乡建设局整体划归;

  • 原巢湖发展研究中心并入战略发展局,归属国土空间委管理;

  • 对外事务署、审计署、廉政公署三大机构划归特首院直属,构建特首院核心直权结构;

  • 行政院调查委员会撤销,其职能整合入监督查处办公室

  • 原交通运输司更名为“路政司”;商贸、科技、农业等系统统一完成命名标准化与归属级别调整;

  • 巢湖湖泊管理体系重设为“巢湖管理局”(副厅级),纳入环保资源厅体系;

  • 新设“农业农村厅”,整合原农业、渔业、农垦、乡村振兴职能。

机构改革完成后,行政系统文件行文层级压缩23%,跨口对接效率提升17%,形成“集中权力-分层运行”的清晰矩阵。


二、区划扩容与分区治理并进,实现空间与职能同步下沉

2024年9月,经党委、政府联合研究,并报上级批准,巢湖特别行政区正式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。调整后,全区设立十四个行政区,新增浮槎区、西武区、龙山区、南湖区、歧阳区、夏阁区等,涵盖分区、街道、镇共百余个基层单元,构建起人口、产业、治理重心相对均衡的新一轮行政架构。

其中,濡须区与裕溪区合称“居巢”,作为特区政府直管行政区,统一使用行政资源与信息平台,其原辖区政府机构调整为特别行政区直属管理单位,成为全区“特区直辖-分区统筹”的制度样本。

新设行政区自2025年1月起开始过渡运行,全部政府机构将在半年内完成组建与授权。


三、现代职级体系与青年干部选拔机制双落地

2024年10月,孔子叡主持修订《公务员职级设置办法》,张天野签署发布。特区正式启用“专员—主任专员—调研员—巡查员—督办员”五级体系,每级分设三级,精准对应副科至副厅职权范围。

2025年春闱作为制度验证试点落地,录取24人,全部派往GDP排名后三十位镇街挂职一年,不设虚岗。全过程由特首院与行政院组织系统共同监督,保证甄别机制公平、过程可复核、用人可信服。


四、推行四日工作制,恢复制度运行节奏感

2025年1月,经孔张联署提案,巢湖特别行政区全面启动四日工作制,办公节奏按“高强度集约+模块化周期”重排,保障决策效率与干部节律的双重平衡。

两季试行后,文件错误率下降42%,会议冗余率下降36%,干部主观满意度达88%,形成“深工作、轻会议、重执行”的组织行为新文化。


五、财政与教育系统双收敛,重建结构理性

财政系统确立“运行逻辑—预算口径—绩效闭环”三段模型,资产科、预算司、战略审理办重新设岗。2025Q1报告制度完全电子化,审签周期压缩至平均4.5个工作日。

教育系统全面退出“表演性教育政策”,教材审批流程归口规范化,宣传系统不再介入校内活动议程。孔张均在不同场合强调:“学校是训练理性,不是激发情绪。”


结语:制度沉静,治理见重

这一年,没有造神,也没有造势。 这一年,不靠话术取信,不以热度换认同。

而制度开始有重量、干部开始有边界、治理开始有静度。

孔子叡与张天野,分别代表组织方向与行政执行的两翼,在这整整一年的配合中,完成了对特区治理基础的一次低声量重建。

“不是改革必须吵闹,重建也可以悄然。我们只是在慢慢,把每一块制度重新放回该有的位置。”

评论